当前位置: 首页 > 备考资料 > 考研管综 > 管综经验

管综写作怎么拿50分?你得先理清这条底层逻辑

时间: 2023-06-27 11:57 来源: 考研小编
  通俗地讲,论说文无非就是劝别人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,也就是要帮助别人做决策。所以我们就可以推导出论说文的底层逻辑:找出要帮助他人做的决策,去权衡这个决策是否应该做,劝说别人做/不做。

首先要了解:什么是论说文?

考试大纲规定:

要求考生在准确、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,对命题或材料所给的观点进行分析,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。

通俗地讲,论说文无非就是劝别人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,也就是要帮助别人做决策。所以我们就可以推导出论说文的底层逻辑:找出要帮助他人做的决策,去权衡这个决策是否应该做,劝说别人做/不做。

 

一、联考论说文的命题方向

1、管理者素养类

管理者素养类真题主要考察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,比如:正确的义利观、创新能力、危机意识,等等

2、企业管理类

企业管理类真题主要考察管理者应该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,例如:如何应用决策风险,如何处理创新与风险的关系,如何用好人才,等等

3、社会治理类

社会治理类真题主要考察管理者应该如何分析社会现象、经济现象并给出决策意见或解决方案。

 

我们可以看到,其实无论是管理者素养类,还是企业管理类,抑或是社会治理类,最终考察的其实就只有一个,就是考生的决策能力。

即:论说文的本质,就是决策。

二、论说文的本质:决策

1、决策的本质

决策的本质其实就是要找准利益诉求。决策分为三个方面:个人决策、企业决策和社会治理。

1)个人决策的本质:经济人假设

什么是经济人?西方经济学创始人亚当·斯密认为,多数人是“经济人”。人们经济生活的原动力是人的利己主义行为,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,而别人帮助我们也只是利己的行为;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,往往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。

根据这一理论,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多数人决策的本质,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。

2)企业决策的本质:赢利

很多商界的大咖都在强调,企业是要赢利的。为什么要这样强调?

第一,企业赢利才能按时工资,养活员工。第二,企业赢利才有钱谋求发展,改善生产效率,进而养活更多的员工,更好地养活员工。

3)社会治理的本质:社会总福利

社会应该怎样治理?就是让多数人平安稳定地过上好日子,提高社会的整体利益,即提高社会总福利。可见,社会治理本质上来说也是利益的权衡。

 

综上所述,不管是个人决策,还是企业决策,抑或是社会治理,归根结底是对利害关系的权衡。

2、决策的步骤

上文说到,决策的本质是对利害关系的权衡。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权衡?老吕认为,任何决策都可以分为以下四步:

1)确定“目标与收益”

我们做任何一项决策,都应该首先确定目标、衡量收益。目标与收益是决策的起点。决策的出发点,其实都是这些决策会带来什么收益。

2)权衡“成本与风险”

一项决策存在潜在的收益,这项决策就应该被执行吗?当然不是。因为我们还要看这项决策的成本高吗?风险大吗?预期收益小于成本的决策不值得做;而预期收益大于成本的决策,也未必值得做,因为还要看风险的大小。

3)分析“条件与约束”

预期收益大于成本,风险也不大的事情,也未必能做,因为可能条件不具备、法律不允许。

4)决定“方法与行动”

一项决策做完以后,用什么样的方法,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达到决策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
这么说可能会有点抽象,我们来举一个例子:

我们在进行决策时,就可以按照上面这四步进行。

1)目标与收益

在做决定之前,你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。

我要考什么学校?我要考多少分?买了书报了班能帮我提写作分吗?能提多少分?提了这些分我就能考上研究生了吗?提这些分能产生多大的价值?

假设看了书听了课,你能提高20分,假设这20分能让你的未来职业生涯多赚100万(实际上,考上研之后你的未来潜在收益应该会远大于这个数,还是要加油啊!)。

 

2)成本与风险

确定了买书报班能带给你的利益之后,你就会开始考虑这件事的成本和风险。

你会问:“老师,书和班多少钱呀?”如果这两者加起来一共要200万,那显然是要远高于我们假设的潜在收益的,就不值得报。但《老吕写作33篇》只有9.9元,写作救命营一千出头,100万是远大于这个数的,那就可以考虑报。

成本确定比较低,我们要开始考虑风险。这个时候你会想问:“老师,我报了考不上怎么办啊?”当然,买了书报了班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上岸,但是是一定可以提分的,这样就降低了你落榜的概率。也就是说,买书报班虽然仍然存在落榜风险,但是它也大大降低了你落榜的风险。

这里我们可以得出,收益远大于成本,落榜风险也有所降低,还是值得的。

 

3)条件与约束

你决定要买书报班了,这时要考虑这两件事家里条件是否允许,法律是否允许。

你给家里打电话:“爸比,有个老吕,讲课可厉害了,他写的那个书特别好,还有一个写作救命营,也可牛了,对我考研肯定有帮助。就是现在我得花个一千多块钱,咱家有这么多钱吗?”你的爸比说:“是不是瞧不起你爸比?给你打一万!”OK,你的条件具备了。

此时我们发现,买书报班不仅收益大于成本,风险也不高,条件也具备,法律也允许,买吧,报吧!这时你的决策就来到了下一步:

 

4)方法与行动

决定要买书报班,而且money已到位,你就会问“去哪报名?在哪里买书?链接在哪?”确定方法,采取行动。

这样,通过这四个步骤,我们就实现了对买书报班这件事的权衡,完成了决策。这种收益和风险的抉择,就是一切决策的基础。大家现在理解了吗?

这里老吕选择了比较轻松且通俗易懂的例子,便于大家理解。我们实际还是要回归题目中,这里就不放太多的例子了。具体的示例可以参考2017年管综联考真题的论说文

 

3、决策的结果

决策的结果无非就三种:这件事做/不做/犹豫做不做。

1)干

决策的第一种结果就是“干”,就是要做这件事。这分成两种情况:收益大于成本,且风险小,那这种决策不做可能就是小傻瓜;二是收益大于成本,但是风险大,需要冒险去做。

因此,我们写论说文,如果想劝别人做一件事,基本的逻辑框架爱有两种:

1)收益>成本,风险也小,你赶紧干吧。

2)收益>成本,当然有风险(有问题有困难),但是风险可规避(问题能解决、困难能克服),所以你还是得干。

2)不干

所有不想干的决策都可以分成以下这三大类:

1)不想:收益<成本,所以不想干

2)不敢:收益>成本,但是风险很大,所以不想干

3)不能:条件不具备(人力/能力、物力、财力),法律不允许

3)犹豫

为什么会犹豫?犹豫一定是有好处的,但是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/问题/困难。



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课程推荐

相关文章推荐